
捐赠留芳 | 任丙日、任玉湖向山西省图书馆捐赠珍贵古籍
捐赠者生平:书香门第,德业双馨
任丙日,男,山西介休人,1940年出生。1958年进入介休造纸厂工作,先后从事造纸车间打浆工、车间办公室办事员及材料统计、供应科仓库主管兼会计、生产技术科统计、基建科审核预决算等工作。1984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以中级统计师职称退休。任丙日先生忠心事党,钻研技术业务,清正廉洁,为人处事谦和。历年来,被介休造纸厂授予“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被介休市统计局评为“统计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其父任立身为教书先生,家族世代重教尚文,家风淳厚。
任玉瑚,女,山西介休人,1938年出生,任丙日长姐。1953年至1956年就读于介休中学,毕业后考入晋中卫校。1959年完成学业进入晋中第二人民医院工作,后来转入晋中化工厂医疗科工作直至退休。作为医者,她不仅用专业知识服务群众,更从家传医书中汲取智慧,特别是在妇产接生方面,将古籍记载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救治了许多产妇。
任丙日工作照
任氏兄弟姐妹合影
捐赠缘起:薪火相传,夙愿得偿
任氏家族藏书始于祖父辈。作为私塾先生,祖父积累了大量典籍;父亲任立身继承父业,继续丰富家藏。然而历经战乱动荡,许多珍贵书籍散佚,现存部分更显珍贵。
2025年6月,任丙日先生将祖传《宋三蘇文集選三種》《字彙十二集》等44种113册古籍无偿捐赠给山西省图书馆。任玉瑚女士亦将珍藏的《太乙针书》《新编脉理三字经》等7种7册文献托付馆藏。这些典籍承载着任丙日先生修身立业的治家之风,亦曾伴随任玉瑚女士行医济世,如《临产须知初集》助其为乡民接生,化古法为实用。姐弟二人深感古籍非一家之私,当“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遂以耄耋之年完成文化传承的夙愿。
任丙日捐书目录
文献价值:地域瑰宝,医脉流芳
此次捐赠的书籍共51种120册。从整体看,文献保存较完整,品相较好,可见任氏姐弟对文献非常珍视,难能可贵。
任氏藏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所藏医书中多为当地人所著,当地刻书机构所刻。
《太乙针书一卷》(清)范毓䭲纂订 清刻本
范毓䭲,字培兰,山西介休人,范氏已故巨富,曾与其兄范毓馪出资助康熙和雍正两帝出军,遂有官职。《清史稿列传一百四卷》有传。范毓䭲所撰《太乙神针》流传甚广,后坊间流传的太乙神针之类内容大多源于范氏一书,此书针法出于山西韩贻丰,后传于范毓䭲。
《新编脉理三字经一卷》高凤麟著 民国二十八年(1939) 介休开民书社石印本
高分麟,生卒年不详,山西介休人,将脉理编著成朗朗上口的三字经模式,并付印于介休开民书社石印发行,后赠予任氏曾祖一本。
《温氏脉理简约一卷》(清)温克诚辑 清同治元年(1862)刻本 板存介邑北街锦文斋刻字局
介邑为介休,说明此书曾在介休北街的锦文斋刻字局印刷过,属于介休本地文献。
文化意义:静水深流,泽被后世
任氏姐弟的捐赠,是私人珍藏化为公共财富的典范。正如任玉瑚女士所言:“作为一个普通的传承者,当我抚摸这些安静的文字,思考前人凝炼的语言中蕴含的中医智慧时;当阳光照射它泛黄的纸页,感受它承载的一段段厚重历史却又薄如蝉翼时;当它从遥远的撰写人手中流转到我的掌心,赞叹它跨越时空维度却依然焕发强健生命力时——而它却依然如故,宁静如一。”古籍入藏山西省图书馆后,其蕴藏的医术精髓、文学华章与历史密码,必将激发新的研究灵感与文化共鸣。
阳光拂过泛黄纸页,墨香穿越百年光阴。山西省图书馆全体诚挚感谢任氏家族的慷慨义举,并呼吁更多有识之士共襄文化传承盛事,让沉睡的典籍焕发新生,为中华文脉的绵延不息注入永恒活力。
捐赠合影
山西省图书馆接受文献捐赠方式有到馆捐赠、邮寄捐赠以及登门受赠(特别珍贵的文献或数量较大的文献捐赠)等。
邮寄捐赠者请留下捐赠者姓名、地址、电话等联系方式,方便寄发收藏证书。
文献捐赠邮寄地址:太原市晋源区长风商务区广经路5号山西省图书馆采编部。
山西省图书馆文献捐赠联系电话:0351—4126437(工作日);0351-4072653(节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