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西省图书馆!

晋图特藏|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系列展示红旗漫卷:太岳区阳城县史料掠影(一)——阳城县“牺牲救国同盟会”文件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本站 时间:2025-07-02

为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山西省图书馆特推出馆藏太岳区阳城县抗战史料系列展示,带领大家走近太岳革命老区,在泛黄的文献与斑驳的实物中,触摸抗战岁月的滚烫脉搏与人文情怀,让红色基因在书香中代代传承!

晋图珍藏有(原太岳四专区广华医院郭济隆先生捐赠的)晋冀鲁豫根据地太岳第四专区阳城县部分红色历史文献,时间跨度从1937年至1949年间,内容涵盖太岳四专区广华医院、医校、阳城县抗战团体、民族革命小学、北燕村合作社等机构的公务活动及个人事迹的史料,类型包括账本、证件、照片、文件、课本等形式。

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真实记录了太岳四专区阳城县当时有关机构、个人的活动情况,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太岳区阳城县的抗战情势、生产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状况,展现了根据地广大民众的社会担当、爱国情怀和精神风貌,折射出伟大而质朴的太岳精神,是阳城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宣传文件——团结起来,投奔前线去!

▲(1937)《阳城县牺牲救国同盟会紧急通告》(馆藏)

《阳城县牺牲救国同盟会紧急通告》(第一号)——

亲爱的同胞们:死已临头!我们只有在死里求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起来!我们不能等敌人来到我们的家乡,我们才抵抗,我们应该赶快团结起来,投奔前线去!

同志们,有愿充当后备军,到前方抗敌者,请依据以下的资格,来分会报名为要,以便呈总会训练为荷。资格:

(一)身体强健者(二)年龄自十八岁至三十岁(三)经牺盟会员二人或队长一人之介绍者(四)报名地址:城内小寺庙内分会(五)报名日期:随时随报。  

通告最后钤印“牺牲救国同盟会阳城县分会”红色图章,时间为1937年2月?。

“牺牲救国同盟会阳城县分会”,是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在阳城县的分支机构。该份文件是阳城县牺盟分会在抗战爆发后号召民众赶快团结起来,投奔前线抗敌的紧急通告,也是阳城人民为民族解放、满怀爱国热忱、奋勇抗战的见证。

全国第一个抗日统战组织——山西“牺盟会”

牺盟会,全称“牺牲救国同盟会”,于1936年9月18日在太原成立。它是山西地方国民党政权与共产党合作的产物,是抗战初期在山西兴起的全国第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1936年,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的威胁及红军东征在全国的影响等形势,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决定“联共抗日”,批准成立了牺盟会。


▲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牺盟会负责人、山西省第三专署专员薄一波于1939.1在山西沁县

牺盟会由阎锡山(时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任会长、赵戴文(山西省政府主席)任副会长,薄一波(共产党员)任常务秘书,主持日常工作。牺盟会以官办抗日组织的特殊身份登上政治舞台,随后由专门进行上层统一战线工作的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薄一波任书记)接办。

牺盟会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特殊的重大贡献,主要活动有: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抗日民主运动,有力地扩大了抗日救亡的影响;举办各种抗日训练班,如军政训练班、国民兵军官教导团、村政协助员训练班等共13个,吸收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和东南亚的两万多名知识青年和华侨接受训练,为党政军培养了大批干部;成立工、农、青、妇、牺盟分会等救亡团体,人数近三百四十万人,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武装斗争;组建强大的抗日武装,创建山西新军,成为重要的抗日力量。此外,在协助建党、参与政权建设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合影(馆藏)

牺盟会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一个成功例证,在山西以至华北抗日斗争中创造了光辉的业绩。1939年12月,有全省代表参加的晋东南牺盟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牺盟会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逐步停止了活动。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会幑

“牺盟会”在阳城的发展

1. 阳城县牺盟分会的成立

1936年冬,省牺盟总会培训出一批村政协助员,派向全省各县,有组织、有计划地深入乡村、厂矿、学校,向农民、工人、学生进行抗日救亡宣传。阳城每3-5村即有一个村政协助员。他们是共产党领导下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的骨干,主要任务是,广泛地在全县农村各阶层开展宣传鼓动工作,揭露日军的侵略野心和罪恶事实,唤起群众的爱国热情;大量发展牺盟会员,建立基层组织;介绍抗日意志坚决、工作好的会员去投考国民兵军官教导团。

1937年5月,省牺盟总会从军政训练班学员中选派牺盟特派员、共产党员武士俊、韩毓琦来阳城,一面秘密开展党的工作,一面筹建县牺盟分会。6月,“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阳城县分会”正式成立。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入会誓言》

2. 牺盟组织发展壮大

阳城县牺盟分会成立后,一边对各编村的牺盟组织进行调整、整顿和充实,一边着手筹建区牺盟组织。至1938年上半年,全县5个区,73个编村,105个行政村和自然村都迅速建立健全了牺盟会组织。基层牺盟组织的称谓,区称“牺盟分会”,编村称“牺盟支部”,行政村称牺盟小组。同时,机关、学校、厂矿都建有牺盟组织。至1939年,全县会员发展到3万多人。全县1000多名共产党员全部加入了牺盟会,不少牺盟会员也被吸收为共产党员,并都成为各级牺盟会的领导骨干。

3.牺盟分会的伟大贡献

牺盟会一经在阳城出现,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拯救中华为已任,在本会秘密发展共产党员,逐步建立党的组织,领导阳城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主要包括:

高举抗日救亡旗帜,发动群众,宣传抗日主张;组织动员民众,发展牺盟会员;建立了各种抗日群众团体,如工救会、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同时,牺盟会还举办了军政干部学校,培养了一批抗日干部,为当地的抗日斗争提供了组织和人才支持。


▲牺盟会创建的新军“青年抗敌决死队”

为适应抗日斗争的需要,成立了阳城人民武装自卫队、基干游击队等抗日武装。村村都有政治教官、军事教官,主管训练自卫队员。1938年2月,54名立志抗日的优秀青年会员被招收为省牺盟总会举办的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学员,后改编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此外,县牺盟分会还改造各级政权,实行合理负担,改善人民生活,支援抗日粮款;领导全县人民,积极开展反摩擦斗争等,为抗战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9年冬,骇人听闻的“十二月事变”,虽然摧残了牺盟组织,但却丝毫没有摧垮全县人民抗日救亡的顽强意志。相反,人民群众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了更广泛、更高涨的抗日反顽斗争,使抗日根据地日益发展,抗日力量不断壮大。

忠骨埋青山,肝胆照千秋。牺盟会和新军的发展史,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汗水写成的。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作出的重大贡献,将永远被党和人民铭记讴歌!

参考文献:

1.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历史资料选编》/中共山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历史资料编辑组编,山西省美术印刷厂1986印刷。

2. 《牺盟会史》/王生甫、任惠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

3. 《阳城文史资料》(1988年第2辑)/政协阳城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4. 《阳城文史资料》(1999年第12辑)/《阳城文史资料》编辑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