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西省图书馆!

文化创意研学活动预告 | 端午佳节艾香浓·手作花束情更融——艾草花束手作雅集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本站 时间:2025-05-30



活动内容

● 分享端午节文化及艾草文化

● 分享端午挂艾习俗和艾草花束寓意

● 手工制作艾草花束

主讲人:刘欢(山西省艺术科技研究院)

活动时间:5月31日(周六)15:00-16:30

活动地点:山西省图书馆(长风馆)雅集室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限文化宣传)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有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二十多个别称。

端午节作为节日,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载。

端午节主要风俗有挂钟馗像、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流传至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限文化宣传)

我国端午挂艾的历史悠久,南北朝时便出现了在门口挂艾人禳毒的风俗。古人将五月视为“恶月”,将五月五日这天视为“恶日”,所以民间盛行在端午驱鬼。

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草置于家中以避邪,有的还编成各种小饰物佩戴身上,从而达到辟邪除秽的健身目的。民间还流传喝雄黄酒,悬挂艾草和菖蒲以避邪。除此之外,宋人还常将艾草融入节庆服饰当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限文化宣传)

端午节又称浴兰节,古人有端午浴兰的习俗,至宋,端午沐浴不只限于浴兰,宋时,人们在端午节采艾草来沐浴,艾草浴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当时的一些士大夫经常用带香气的兰草、艾叶煎煮沐浴,从而达到芳香爽身的保健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限文化宣传)

中国是礼仪之邦,宋人亦是崇礼。在宋代社会中,上至皇室,下至百姓,无论是日常交际,还是节庆交游,全都离不开“礼”,宋人的用艾活动也常与“礼”相伴。

宋人常将艾草作为“礼物”相赠,与明人追求蕲艾不同,宋代最受欢迎的艾草是“复道艾”。有时,艾草在社交礼俗中还有讽刺的含义。例如,韩熙载曾以“艾气”来嘲弄别人文笔不佳。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限文化宣传)

艾草生长在荒山野岭,池边路旁,肥沃的田间从来看不到它的身影,既不劳人们为它浇水施肥、精心打理,更不与其它作物争宠夺爱,任凭风吹雨打,雾露曝晒,依然杆壮叶茂,屹立挺拔。

不仅彰显了傲骨清风的气节,更体现了艾草不求所得但求所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限文化宣传)

在古代,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此时天气渐热,蚊虫滋生,疾病容易流行。而艾草具有特殊的气味,被认为能够驱散邪气、避免疫病。

因此,在端午节悬挂艾草花束,是古人驱邪避疫的一种传统习俗。艾草花束象征着一种保护力量,能够抵御外界的邪祟和疾病,为家人带来平安和健康。

艾草花束作为端午节的文化符号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它代表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艾草花束制作雅集活动花絮(艺科院拍摄)

端午将至,空气中弥漫着粽叶的清香,而艾草的独特芬芳也即将登场!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端午节制作艾草花束雅集活动”,一起感受传统节日的韵味。

 

艾草花束制作雅集活动花絮(艺科院拍摄)

艾草,自古便是端午的吉祥之物,有驱邪祈福的美好寓意。在活动中,我们将为您准备好新鲜的艾草、五彩的丝线、精美的包装纸等材料。老师现场指导,教您如何将艾草巧妙搭配,制作成一束束独具特色的艾草花束。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快来报名,和我们一起在艾草的清香中,共度一个难忘的端午时光吧!

雅集活动欢迎您的参与

咨询热线:16634049057(赵老师)

活动现场签到报名

本期活动材料费用: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