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七颗“北斗星”,每个共产党员必读!——在梁衡 ·《初心初样当年时》中仰望星空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在阅读梁衡先生的《初心初样当年时》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始终在我脑海中回响。
这是一本将我们带回那段波澜壮阔岁月,感受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佳作。
翻开梁衡先生的《初心初样当年时》,仿佛推开一扇尘封的木门,门后是七位中国共产党历史长河中的精神丰碑。
作者以“昆仑”“周公”“春回”“觅渡”“清贫”“洗尘”“重阳”七章为脉络,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瞿秋白、方志敏、彭德怀、张闻天这七位在党的百年史上发挥过特殊作用的领袖,以满怀敬意、情真意切的文字,以大气磅礴的云水襟怀和峻立挺拔的苍松风骨,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共产党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精神图谱。
作者以不写“神坛上的伟人”,而是写“有血有肉的人”的温情视角,让我们有幸穿越历史长河,痛快淋漓地与他们同喜同悲,并以史为鉴,点亮我们的精神灯塔,照亮我们的追光之路。
走近伟人,感悟初心的磅礴力量
在“昆仑”一章,毛泽东的形象巍峨而磅礴。他曾有词《念奴娇·昆仑》,“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气势磅礴,雄视全球。又,他当年转战陕北时就将党中央的代号命名为“昆仑纵队”。
他有名言: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他也如希腊神话里的安泰,系于民则强,疏于民则弱。“文革”后论及功过,有老同志说,毛如一座昆仑山,虽铲去一锹土,仍不失其高。因此,作者将此章命名为“昆仑”。
他戎马一生,几遇危难,但总是化险为夷。胡宗南进攻延安,炮声已到窑畔上,他还是不走,要看看胡宗南的兵长什么样。彭德怀没办法,命战士把他架出了窑洞。去西柏坡途中,在城南庄遇到一次空袭,他又不急,继续休息,是战士用被子卷起他抬进防空洞的。他性格坚定、沉着,又有几分固执、浪漫,从不怕死。唯此才能成领袖,成伟人,成大事业。
在“周公”篇章里,周恩来的大有大无让人泪目。“是什么办法化作总理身千亿,人人面前有总理呢?”“总理时时处处的有,原来是因为他那许许多多的‘无’,那些最不该,最让人想不到、受不了的‘无’……”。
总理惊人之无有六:一无是死不留灰、二无是生而无后、三无是官而不显、四无是党而不私、五无是劳而无怨、六无是死不留言。周总理的“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由于他的自我牺牲、他的厚道宽容、他的任劳任怨,使得革命的每一个重要关头、每一次进退两难,都离不开他。许多时候,他为党和国家的利益,多苦、多难、多累、多险的活,他都愿意去顶、去承担。
在“春回”部分,邓小平的“三起三落”给人坚韧的力量。伟人的痛苦是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的。他从15岁就寻找社会主义,从法国到苏联,再到江西苏区,直到后来掌了权自己搞社会主义,党和国家走过的每一步都有他的脚印。
但是他想走的路,并没有能全部走成;相反,还因此受到打击,由领袖降为平民。他突然问自己: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整整3年多时间他来回思索,脑子里闪过了题目,渐渐有了一个轮廓: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中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探寻先辈足迹,汲取信仰的前行力量
除了三位伟人,书中对瞿秋白、方志敏、彭德怀、张闻天的描写同样令人动容。
瞿秋白,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白纸的人。他是继陈独秀之后党的第二位领导人。他是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介绍到中国的人。他筹划“八一”南昌起义,真正"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牺牲后鲁迅亲自主持为他编文集。
你看他的身子那样孱弱,他用笔墨唤醒民众;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舍生取义、从容赴死。在一般人是把人生投入革命,在他是把革命投入人生。
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上的高山;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
方志敏,一块向死而生的人格丰碑。方志敏在《清贫》中提出要过“洁白朴素的生活”。从被捕到就义的最后7个月,在越狱无望后,他背水一战做争取狱吏的工作,传送出了珍贵手稿。
他在狱中带着镣铐,又有10多年痔疮,流血化脓,不能平坐,又要防敌突然搜查,以钢铁般的意志书写了《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10篇文章、著述,共13.6万字。
他死后5年,这些手稿才被辗转送到党在重庆的机关。叶剑英读罢,含泪赋诗道:"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
张闻天,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他有大才,是第一个把歌德的诗引入中国的人。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28年,他还有10年身为党的最高负责人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后却遭遇许多坎坷,直至改革开放后才得以平反昭雪。
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虽然被羁押于广东肇庆,但他仍忧国忧民,以字字血、声声泪书写出了《肇庆文稿》。打开这部文稿时,顿觉光芒四射、英气逼人,仿佛一个前世的预言家在路边为后人埋下的一张纸条。
彭德怀,一个敢于站出来说真话的人。他一生刚正不阿,敢作敢为。战场上,他是“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铁血战将;生活中,他是心系百姓的人民公仆。
他虽为武人,却关心民生、爱护生态,曾亲书手令保护树木,又给家乡寄赠树种,鼓励栽树。同为湘人,有左宗棠之风。1958年“大跃进”全国滥伐树木时,他亲手救得一棵400年之重阳木。为纠正“左”倾错误、仗义执言,他二死其身,既经受住了“武死战”的考验,又通过了“文死谏”的测试。他爱领袖,更爱真理;珍惜自己的生命,更珍惜国家的前途。
点亮精神灯塔,让历史照亮未来之路
梁衡先生在序言中写道:“烟雨百年飘无数,重重帘幕,巨人身影遮不住。遥看星河破晓雾,有北斗七颗,正在天边深处。”这七颗“北斗星”,是七位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灯塔。
掩卷沉思,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辉与信仰力量的故事,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正如书中所言:“初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责任与担当。”
此书最珍贵之处,在于它让“历史”不再是博物馆的展品,而是流淌在每个人血脉中的基因。它让我们在“慢下来”的阅读中,重新审视那些被快节奏生活遮蔽的价值:对理想的执着、对人民的赤诚、对初心的坚守。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这本书恰似一泓清泉,提醒我们:初心未泯,初样犹存,而“当年时”的追问,永远是指向未来的精神灯塔。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愿这本书,成为你我精神世界的一束光,点亮我们的信念明灯,指引我们去追寻人生的真谛,去实现各自生命的价值。
内容简介
《初心初样当年时》于2025年1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一经出版被选入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2025年1-2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
该书选取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瞿秋白、方志敏、彭德怀、张闻天这七位在党的百年史上发挥过特殊作用的领袖,作为精神灯塔,分别以“昆仑”“周公”“春回”“觅渡”“清贫”“洗尘”“重阳”七个篇章,25篇散文,有血有肉地展现了他们的精神傲骨和赤子之心。
书中,作者以细节还原真实,以温度消解距离,不仅娓娓道来展现了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逆境中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伟大成就,更通过满怀敬意的领袖人物刻画,突出了作者爱国爱党的深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作者简介
梁衡,山西霍州人,著名散文家、学者、新闻理论家和科普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总顾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普首席人文顾问。
曾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曾获赵树理文学奖、鲁迅杂文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全国好新闻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有新闻四部曲《记者札记》《评委笔记》《署长笔记》《总编手记》,散文集《觅渡》《洗尘》《树梢上的中国》《把栏杆拍遍》《千秋人物》,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有《梁衡文集》九卷、《梁衡文存》三卷。先后有60多篇次的文章入选大、中、小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