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者书单 | 每一滴汗水都值得被书写
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山西省图书馆精心为您呈上一份聚焦劳动者的书单。
每一位劳动者,都在以奋斗者的姿态书写新时代的篇章。在他们之中,有人为生计奔波,以坚韧扛起家庭重担;有人因热爱坚守,用热情点燃梦想火花;有人为祖国未来默默耕耘,培育花朵浇灌未来;还有人于无声处守护人民安全,关键时刻无畏逆行。
翻开这些书籍,走进劳动者的世界,感受他们于平凡中铸就的伟大,在这个假期,让阅读成为向劳动者致敬的独特方式。
《赶时间的人:一个外卖员的诗》
作者:王计兵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2-01
获得江苏省第八届紫金山文学奖诗歌奖/第九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作品(原创、诗歌类)
本书作者王计兵是一个外卖员,奔跑的行程累计15万公里,相当于沿着万里长城跑15个来回。在城市穿梭的日子里,他看到更多跟他一样为生存奔波的人,外卖员、农民工、保洁员、保姆。他们匆匆忙忙,慌慌张张地奔波,却跑丢了自己的身份:既不能在城市中找到一个落脚之地,故乡和父母又在不断远去。
如同一个来自底层中国的行吟诗人,王计兵记录下自己和他们的狼狈,以及作为劳动者的自尊。他写道:我也有自己独立的国度,我沸腾的血,就是我奔流不息的江河,我嶙峋的瘦骨,就是我耸立的山川。
这些在赶时间的间隙,写在烟盒上、废报纸上的诗句,是来自劳动现场的民歌,生机勃勃,粗粝尖锐。有些被偶然传到网上,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共鸣,单首诗歌阅读多达2000万人次。本书就是他诗歌的首次集结出版。
《战国红》
作者:滕贞甫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3-20
曾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战国红》是一部扶贫题材长篇小说。作品表现了我党优秀扶贫干部忠诚担当、勇于奉献的英雄事迹和时代精神。作家以文学的方式对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刻而生动诠释。
作者滕贞甫在 2018 年两次赴湘西调研精准扶贫工作,被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和驻村干部的辛勤付出所感动,从而萌生了创作《战国红》的想法。
作者以辽西贫困村柳城村为背景,围绕着柳城村如何破除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魔咒展开,讲述了以陈放为代表的驻村扶贫干部在治赌、建企业、打井、栽杏树、引自来水等一系列扶贫工作中化解重重矛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村民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思想观念也发生转变,实现了精神升华,同时引领了一批新时代农村青年成长为乡村建设发展的主力。
《天行者》
作者:刘醒龙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8-01
获评第 17 届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
豆瓣评分: 8.1
作者刘醒龙以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乡村教育的现实问题为背景写下这部作品。
本书是作者在中篇小说《凤凰琴》的基础上写成,描写了大山窝里的一所村办小学的几名民办教师的生活与命运。高考落榜生张英才通过舅舅的关系到界岭小学做民办教师。在界岭,他结识了余校长、邓有米、孙四海等民办教师。
张英才起初不适应乡村工作,因举报信使学校维修校舍计划落空,后又因一篇反映山区教学条件艰苦的文章让界岭小学获得关注,得到一个转正名额,他本人获得进修机会。
界岭小学后来迎来夏雪和骆雨两位支教老师,他们带来新力量但最终都离开。蓝飞成为校长助理后私吞转正指标,引发公愤。
之后,国务院下达民办教师转正文件,但地方政策荒谬,需用钱买教龄。邓有米为帮好友转正收取工程回扣,导致豆腐渣校舍倒塌,他被开除公职。最终,张英才决定回界岭教书,孙四海当选村长。
《生命册》
作者:李佩甫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3-01
获得2015 年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入选 “新中国 70 年 70 部长篇小说典藏”。
豆瓣评分:8.4 分。
《生命册》是李佩甫创作的长篇小说,与《羊的门》《城的灯》合称 “平原三部曲”。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90年代,以主人公吴志鹏从乡村进入城市的生活和心理转变为主线,展现了近五十年的社会变迁。
吴志鹏小名 “丢”,是无梁村的孤儿,吃百家饭长大,在全村资助下上了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在省城当大学老师。然而,乡亲们无休止的求助让他不堪重负,为了回避,他辞去教师工作,与大学同学 “骆驼” 下海经商。“骆驼” 是个经商能手,在股票市场收获巨额财富,但在欲望的驱使下,他不断触及道德和法律底线,最终迷失自我,从高楼上纵身而下。
骆驼跳楼后,吴志鹏在震惊中遭遇车祸,伤及右眼住进医院,期间他重新思考自己与城市、乡村的关系,并借着给老姑父迁坟的机会回到无梁村,却发现乡村已变得陌生。
小说通过城乡双线并置的叙事方式,奇数章写城市,偶数章写乡村,展现了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和城市的互动,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对照,透视了人性的坚守和裂变,表达了对人之存在与生命价值的思考。
《在菜场,在人间》
作者:陈慧
出品方:果麦文化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2-01
荣获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
等媒体报道
豆瓣评分:7.5
陈慧的前半生布满荆棘,被送养的命运、疾病的侵袭、婚姻的破裂,诸多不幸接踵而至。为了谋生,她在菜场摆摊长达 18 年,每日推着近两百斤重的杂货车,在家和小镇菜市场间往返奔波。而在摊位前的间隙时光里,她以文字为舟,在书写中排遣生活的疲惫与寂寥。当你翻开她的作品,仿佛能瞬间踏入人声鼎沸的菜市场,鼻尖萦绕着新鲜蔬菜的清香,耳畔回响着摊主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字里行间满是鲜活浓烈的生活气息。
若没有文字的滋养,出身菜场的陈慧,或许会如千万个在菜市场售卖食材的普通劳动者一般,重复着平淡的经营日常。但当书写的欲望在她心中破土生长,她便开始将谋生途中的所见所闻,化作一篇篇真挚的文字,把一个个平凡生命的故事凝于笔端。文字不仅成了她记录生活的方式,更成为她自我救赎的通道,让她在艰辛的生活中寻得精神的栖居之所。
如今,陈慧已然成了菜市场和网络上备受瞩目的 “名人”,但她仍坚守本心,继续做那个平凡的小摊贩,白天在摊位前忙碌,夜晚于文字中耕耘。正如她在后记中所言:“菜市场满是烟火气,是一方付出便有收获的热土。我扎根于此,勤恳谋生,也在此间观察人间百态,怀着敬畏之心,记录平凡人的悲喜人生。”
《我的母亲做保洁》
作者:张小满
出品方:光启书局
出版社:上海光启书局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3-11-1
荣获豆瓣2024年度图书No.2、“2024年中国好书”
豆瓣评分:8.5
这本书以母亲的保洁员生涯为叙事主线,细腻勾勒出两代人在城市中的生存图景,真实刻画了一群 “隐形的城市美容师”。作者的母亲春香,52 岁那年毅然离开陕西农村,踏入深圳,辗转于超级商场、政府大楼和高级写字楼,日复一日地从事保洁工作。女儿以文字为笔,记录下母亲的打工岁月,不仅还原了保洁群体的生存实貌,也借此重新审视自己在城市中如 “螺丝钉” 般的生活处境。
作者用平实且克制的笔触,揭开了保洁员群体不为人知的日常。她们每日工作时长 8 至 16 小时,微薄的两三千元收入,却托举起城市对 “整洁” 的极致追求。春香的一生,恰似无数普通劳动者的缩影——从矿场、工地到写字楼,始终在生存边缘奋力挣扎,用布满伤痕的双手,为子女铺就通往未来的求学之路。
母女二人在记录彼此人生的过程中,于理解与包容中重建信任,实现了一场“不完美的和解”,这份温情令人动容。这也让我们明白:在时代的宏大叙事之下,个体的艰辛与温暖才是生活的真实底色。阅读此书,能让我们以更温柔的目光注视身边的劳动者,也更清醒地直面生存的真相——即便身处尘埃,每一个生命都有着独特的重量与光芒。
《长街行》
作者:王小鹰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好书"月度榜单
上海市作家协会年度优秀长篇小說推荐
豆瓣评分:8.3
王小鹰的《长街行》以上海一条虚构的老街“香街”为舞台,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几代普通人的命运沉浮。小说从抗战时期写到新世纪,透过弄堂里的市井烟火、婚丧嫁娶与柴米油盐,将大时代变革悄然融入小人物的悲欢。
女主角阿珍从少女到暮年的一生,串联起邻里群体的生存哲学——他们在战争、运动与城市化浪潮中或坚守、或妥协,却始终以市井智慧守护着生活的尊严。
作者以“微观史诗”的写法,避开宏大的历史叙事,转而用石库门里的吴侬软语、灶披间的家长里短,还原了上海这座城市的肌理与记忆。书中对传统社区消逝的怅惘、对女性坚韧的刻画,尤其动人。若你喜爱《繁花》的市井气息,或想透过一地一街读懂中国近代史的褶皱,这部充满烟火气的“弄堂百年录”值得在假期静心品读。
《打工女孩》
作者:张彤禾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2-28
《纽约时报》年度值得关注图书(2008年度)
《华尔街日报》亚洲十大好书(2009年度)
豆瓣评分:8.1
如今,中国有一亿五千万农民工。在南部工厂林立的城市,农民工在拉动国家出口经济的流水线上全力以赴。他们代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一百年来欧洲移民到美国总人数的三倍。
新一代农民工出现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认为,迁徙是一条追求更好生活的路。他们比上一辈更年轻,受过更好的教育,外出的动机也更多是因为对城市机会的追求,而不是受农村贫困所迫。是自尊,而不是恐惧,让他们留在城市。走出家乡并留在外面——出去,就是改变你的命运。
当作者想写本关于中国的书时,这个国家的农民工吸引了她——几百万人,离开村庄,去城市工作。直到后来才发觉,原来她跟写到的那些女孩有着那么深的联系。她也离开了家,了解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地方那种孤独漂浮的感觉;她能亲身感受到人轻易就会消失不见。也更能理解那种全新开始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打工女孩的故事有某些共性。在工厂里你很容易迷失自我,那里有成百上千个背景相似的姑娘:在农村出生,没念过什么书,穷。工厂是做什么的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工作带来的艰难或机遇。打工女孩的命运转折点永远是她向老板发难的时候。那一刻她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迫使这个世界将她视为一个个体。
在中国,外出务工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许多写中国农民工的书也并不真实。作者希望能写点儿别的,写写工人自己怎么看待外出务工。她尤其对女性感兴趣。背井离乡,她们得到最多,或许失去也最多。
《繁花》(胡歌、马伊琍、唐嫣主演同名影视原著)
作者:金宇澄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01
获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获得矛盾文学奖
豆瓣评分:8.7
著名作家金宇澄代表作,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这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或是明天的启示……即使繁花零落,死神到来,一曲终了,人犹未散。
《大辽河》
作者:津子围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6-01
获评辽宁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豆瓣评分:8.4
《大辽河》是一部以中华民族文明探源为主题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我”对于辽河的走访、探寻为主线,讲述了辽河流域历史上普通百姓的生活故事,追溯辽河流域生态形成原因,塑造了“三哥”“四叔”等独创的文学人物形象,是一部真正对人民大众有深沉情感和温暖关怀的诚意之作。
作品合理地运用了跨时空和跨文体写作,对辽河的“当下”现实进行“考古”,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书写辽河流域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的变迁,发掘悠长时空隧道中中华民族的基因密码和“活化”精神,努力促成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三者统一。
《我在北京送快递》
作者:胡安焉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时间:2023-03-01
豆瓣2023年度图书NO.1
豆瓣评分:8.1
进入社会工作至今的十年间,胡安焉走南闯北,辗转于广东、广西、云南、上海、北京等地,做过快递员、夜班拣货工人、便利店店员、保安、自行车店销售、服装店销售、加油站加油工……
他将日常的点滴和工作的甘苦化作真诚的自述,记录了一个平凡人在生活中的辛劳、私心、温情、正气。在物流公司夜间拣货的一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生理印记:“这份工作还会令人脾气变坏,因为长期熬夜以及过度劳累,人的情绪控制力会明显下降……
我已经感到脑子不好使了,主要是反应变得迟钝,记忆力开始衰退。”在北京送快递的两年,他“把自己看作一个时薪30元的送货机器,达不到额定产出值就恼羞成怒、气急败坏”……
但他最终认识到,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些在事后追忆中写成的工作经历,渗透着他看待生活和世界的态度与反思,旨在表达个人在有限的选择和局促的现实中,对生活意义的直面和肯定:生活中许多平凡隽永的时刻,要比现实困扰的方方面面对人生更具有决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