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西省图书馆!

“山药蛋派经典重现——从文字到银幕的山西记忆”观影活动在省图举办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本站 时间:2025-04-23

2025年4月23日至25日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在我们山西太原举办。山西省图书馆围绕《资治通鉴》、柳宗元、王勃、赵树理开展的“四个重读”主题,积极开展“重读赵树理”读书交流分享活动。

4月20日下午,“山药蛋派经典重现——从文字到银幕的山西记忆”观影活动在山西省图书馆雅集室进行。

山西省图书馆燕姗副处长出席活动并讲话。现场放映了《小二黑结婚》《我们村的年轻人(续集)》两部电影。

 

燕姗副处长代表山西省图书馆感谢了到场的特邀嘉宾和读者,并表示,在全民阅读大会召开期间,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爱上阅读,是举办“重温经典”观影活动的意义所在。选取这两部电影展映,是为了让观影者深入了解赵树理和马烽两位“山药蛋派”代表作家的经典作品,引导读者重温经典,向人民艺术家致敬,更好地阅读经典。

 

▲山西省图书馆燕姗副处长讲话

同时,从全民阅读、广义阅读的角度,阐述了看电影即是阅读的观点。看电影、读书这两者相通的地方在于,都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历史、社会和人生经验,都可以拓宽视野,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燕姗副处长还从山西省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和馆藏文献优势出发,强调了省馆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全民阅读中的引领作用。

郝兰女士代表赵树理家人讲话,讲述了《小二黑结婚》的人物原型及小说创作过程。

她讲到,《小二黑结婚》中的人物原型是1942年春为山西左权县的真实事件的受害者岳冬至(小二黑)与智英贤(小芹)。其真实结局是悲剧性的——岳冬至因自由恋爱被村干部、村霸殴打致死。

 

郝兰女士介绍《小二黑结婚》人物原型与小说创作经过

1943年,赵树理在山西农村调研时听闻此案,结合解放区政策需求,将事件艺术化处理,在小说中将其改编为喜剧结局,以反映解放区新思想对封建陋习的批判,成为“山药蛋派”文学的代表作。1943年太行山区革命根据地,颁布了第一部《婚姻法》,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与这部《婚姻法》婚姻自由的规定正好契合。

《小二黑结婚》的小说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民间故事形式,展现给大家并深受大众喜爱。由此,使文学作品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并起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作为中国现代化文学的经典之作,它所传承和弘扬的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对于我们今天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仍具有重要作用,让我们在对赵树理先生的缅怀中,再次重温根据小说改编拍摄的影片《小二黑结婚》。

 

赵树理二儿媳郝兰(原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

 

赵树理孙女赵飞燕(中国赵树理研究会理事、晋城赵树理研究会副秘书长)

 

赵树理孙女赵宇霞(原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马梦妮女士代表马烽家人发言,首先讲述了马烽的革命经历、创作道路。马烽曾任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长,是文艺工作的领导者,也是通俗文学的践行者。

 

马烽女儿马梦妮(原山西广播电视台记者、编剧、制片人)

他把自己当作联结农民和党的方针、政策的纽带和桥梁,为农村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此他的一生是为农民和农村干部写作的一生。马烽为了让文艺作品更好地影响那些,文化程度不高、阅读能力和习惯有限的农民、农村基层干部,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电影创作上。

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也是他电影作品的代表作,正集是国庆十周年的献礼片,因为反响热烈,所以才有了今天能看到的续集。

 

马梦妮女士介绍《我们村的年轻人》创作背景与社会影响

这个剧本写于1960年,首映于1963年。但续集里的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广为流传,成为宣传我们山西的名片。

观影结束,读者与赵树理、马烽的家人亲切交流互动,合影留念,感受扎根沃土的“山药蛋派”代表作家经典作品里散发出的文化魅力,表示要走进图书馆,培养“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习惯,积极参与到全民阅读社会建设中来。

 

读者与赵树理、马烽的家人亲切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