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西省图书馆!

重读王勃 | 扫码阅读,重温经典智慧—线上经典重读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本站 时间:2025-04-15



在黄河奔涌的龙门之地,一颗划破初唐诗坛的流星,以二十七年的璀璨生命,将三晋文脉熔铸成盛唐气象的先声。他是“六岁属文,九岁注史”的神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绝唱缔造者,更是以健笔劈开百年文坛冻土的革新者——王勃。

山西的厚重文脉与山河气魄,深深烙印于他的血脉: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家学渊源赋予他济世之志;龙门的风骨与黄河的奔涌,化作他笔下壮阔的意象。而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从《滕王阁序》的哲思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深情中,触摸这位天才对生命的炽热与山河的眷恋。 

王勃的一生恰如夏花,绚烂夺目,匆匆而逝。虽极短暂,却光耀千古。王勃著作甚丰,诗、文、赋无不精通,并以其英迈词情、昂扬格调,开启了盛唐之音,不愧“唐人开山祖”。下面,我们以一幅思维导图了解王勃短暂却灿烂的一生。

 

少年天才的崛起与陨落

王勃惊世却短暂的一生

王勃的一生,始终怀抱凌云之志,渴望以卓越才华匡扶社稷、报效家国。深受家族儒学传统的熏陶,又恰逢大唐昂扬进取的时代风潮,他的诗文既激荡着深沉的家国情怀,又流淌着对挚友的赤诚情谊,更饱含对山川风物的礼赞。

在王勃的作品中,不仅展现出令人叹服的惊世才华,更彰显出任情适性、超然物外的文人风骨。透过这些锦绣文章,我们既能窥见王勃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与旷达胸襟,亦能感受到三晋大地赋予他的文化血脉与精神气韵。

六岁能诗,九岁注《汉书》,十六岁入仕,《王勃: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叹其"神童锋芒惊长安"。少年得志却因戏文《檄英王鸡》断送仕途,却在巴蜀炼就"长江悲已滞"的绝唱。南昌滕王阁上的惊世绝唱,成为他人生巅峰,“落霞与孤鹜齐飞”震烁古今,令"满座搁笔叹服"。次年渡海惊亡,徒留"海内存知己"的盛唐先声。

《王勃:中华先贤人物故事》

     

何昆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书稿分十三个部分,展示了王勃短暂而辉煌的人生:引人瞩目的除了他的“才”,还有他的“情”。诗礼传家的家风,熏陶出王勃的“文儒”情怀。他关注现实,积极入世,希望以自己的才华大展宏图、为国效力。家族儒学传统的陶染,昂扬的时代风气的影响,使他的诗文中既寄寓着浓郁的家国情怀,也饱含着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山川景物的赞美之情。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有令人惊叹的横溢才华,还有任情适性、超凡脱俗的文人风度。

《藏在唐诗里的趣事》

    

     

王月亮 著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创作源远流长,到了唐代,诗的创作更是达到了顶峰。唐代诞生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风流天下闻”的孟浩然等,他们在把酒言欢、壮游干谒、宦海沉浮、归隐山林、出征塞外、折柳送别等时刻,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在这些诗篇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诗人个人的人生阅历、胸襟怀抱,更能看到整个唐代的历史变迁。本书以诗人的生平为主线,用一首首诗及藏在诗里的趣事,细致地呈现出诗人鲜明的个性和生动的历史场景,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唐诗永恒的艺术魅力。

四杰之首的破局之力

王勃的历史地位与文学革新

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作为“初唐四杰”之首,王勃以破旧立新之力撕开了六朝绮靡文风的帷幕。《唐诗汇评(增订本)》引杜甫“王杨卢骆当时体”之论,指出其“以健笔涤荡宫体余风,开盛唐先声”的革新意义。陆时雍更评其文“如孤峰断岸,凛然不可逼视”,道尽王勃雄浑峭拔的独特气韵。

初唐四杰,王勃居首,不仅因其“六岁属文,九岁注史”的天纵之才,更因他率先突破宫廷诗桎梏。《趣讲唐诗·从初唐四杰到诗圣杜甫》书中对比四杰作品,指王勃《滕王阁序》“将骈文从雕虫篆刻升华为江山气象”,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更以“海内存知己”的壮语,重塑了离别诗的格局。

杨炯曾言“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却不得不承认王勃“文章宏逸,有绝尘之迹”。这份破局之力,正如《唐诗汇评》所言:“以一少年之笔,劈开百年文坛冻土,功在千秋。”

《唐诗汇评(增订本)》

 

  

陈伯海 主编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本书为历代唐诗论评辑要,共包含:凡例、前言、诗人目录、汇评引用书目、诗人笔画索引等几个部分。

《趣讲唐诗·从初唐四杰到诗圣杜甫》

  

 

夏昆 著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趣讲唐诗·从初唐四杰到诗圣杜甫》这一册,介绍了从初唐至盛唐时期的代表诗人,包括初唐四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及其诗词代表作,让读者了解“谁对王勃排在初唐四杰之首不服气?”“为什么说杜甫是李白的忠实粉丝?”等有趣的历史知识,学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凉州词》《赠汪伦》等近百首古诗词。

雄浑与婉约的交响

王勃的文风与传世之作

王勃的笔锋如黄河劈山,既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壮阔,亦有"闲云潭影日悠悠"的婉转。这种"刚健含婀娜"的美学特质,正是唐代"气象"概念的初啼——在六朝金粉未褪的初唐,他以骈文为舟,载着山河壮气与人生幽思并辔而行。

其成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更显张力:"海内存知己"的豪迈,与"儿女共沾巾"的柔肠形成戏剧性碰撞。"这种雄浑与深婉的交织,实则是盛唐美学'骨气端翔'的预演。"就连最典丽的《采莲曲》,也在"叶翠本羞眉"的绮丽中,暗藏"风涛傥相见"的苍茫气韵。

正如《滕王阁序》中"四美具,二难并"的自况,王勃用流星般的生命,在初唐夜空划出了盛唐诗歌美学的第一道银河。

《王勃诗集》

    

 

全唐诗编

本诗集为《全唐诗》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清朝康熙年间,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从律、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琛、俞梅等人奉敕编纂,最后由曹寅具体负责刊刻事宜。不但全面反映了唐诗的繁荣景象,也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化和教育的重要资料。

《大唐气象:唐代审美意识研究》

 

  

陈望衡 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唐人的审美意识为研究对象,从文学、书画、乐舞、雕塑、建筑、城市建设、哲学思想等各个维度深入,品味唐人的审美情趣、探讨唐人的审美观念。如此,犹如从高空俯瞰大地,唐朝的精、气、神,都将一览无余。

王勃的一生,是才情与命运的抗争,是山西文脉与盛唐气象的交融。今日,当我们在龙门古镇远眺黄河,或在滕王阁上吟咏“秋水长天”,那个少年诗人的身影,依然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他的诗篇,不仅是文学的遗产,更是一方水土与一个时代的永恒对话。

王勃作品名句赏析:

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4.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5.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7.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8.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9.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10.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