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西省图书馆!

文化创意研学活动预告 |​ 春龙觉醒二月二,巧手绣球祈丰年——绣球趣味制作雅集活动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本站 时间:2025-02-28

活动内容

● 分享“龙抬头”文化及习俗

● 分享中国传统绣球文化、寓意优秀作品欣赏

● 制作趣味绣球

主持:田奇卉(山西省艺术科技研究院)

主讲:李硕(山西省艺术科技研究院)

活动时间:3月1日(周六)15:00-16:30

活动地点:山西省图书馆(长风馆)二层雅集室

 

图片仅限文化宣传(来源于网络)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图片仅限文化宣传(来源于网络)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民间有很多的传说。其中一则传说解释说:东海龙王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生于二月初二。有一天,小龙女悄悄溜出龙宫来到人间,正赶上人间大旱,草木都干枯了。

龙女见此情景,顿生怜悯之心。于是她从随身带的锦囊里取出一把红豆,向田里一撒,天空中立刻浓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雨后,方圆几百里的庄稼全都长得绿油油的。龙王得知此事后非常恼怒,认为龙女私自降雨,大逆不道,便将龙女逐出龙宫,永不相认。

龙母非常思念女儿,每到小龙女生日二月初二这一天,她总要浮出水面,抬头眺望,痛哭一场。她的哭声变成了雷声,她的眼泪变成了大雨,于是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图片仅限文化宣传(来源于网络)

传说表达了民间的一种希望,一份情愫。从观念上说,“二月二,龙抬头”起源于古人祈雨的美好愿望。

以龙祈雨,在中国历史上早已有之。秦汉时期,龙被看作是象征祥瑞的四灵(龙、凤、龟、麒麟)之首。

汉朝民间祈雨多祭祀土龙。汉以后,龙不但在名称上被冠以“王”的封号,而且形象上出现了拟人化的倾向,以人的面目出现在公众面前,且常被人们说成是兄弟五人,即青龙、白龙、赤龙、黑龙、黄龙,民间称其为“五龙王”,成为中国雨神的正宗,也成为农业社会民众祭祀的主要对象。

 

图片仅限文化宣传(来源于网络)

在中国文化中,龙是吉祥和神圣的象征,常被用来祈求丰收和平安。舞龙是在龙文化的基础上,以表现龙精神为载体而产生的运动,汉朝时人们舞龙求雨,龙舞既有礼仪性质,又是娱乐节目。唐朝,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

随着华人移民到世界各地,舞龙文化,已经遍及中国大陆、中国港澳台地区、东南亚,以至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各个华人集中的地区,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图片仅限文化宣传(来源于网络)

舞龙当然少不了绣球,绣球在舞龙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舞龙表演中,绣球通常作为引导龙灯的道具,引导龙灯进行各种动作表演。舞龙俗称“耍龙”,寓意祈求丰收和平安,是中国几千年来悠久的传统习俗。绣球的使用增加了表演的趣味性和观赏性,象征着吉祥和神圣‌。

 

图片仅限文化宣传(来源于网络)

绣球是一种在中国古代民间广为流传的吉祥信物与工艺玩具,主要以五彩绣线、丝带、绸缎锦布等纺织用品制成,常用于庆祝佳节与喜事中,其造型常被应用于民俗活动(舞龙、舞狮)、雕塑(狮子滚绣球)与绘画作品中,有着吉祥喜庆、好事连连的寓意。

 

广西绣球(来源于网络)

 

山西绣球(来源于网络)

绣球最初是作为一种吉祥物和信物出现的,尤其在壮族地区,它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绣球技艺还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中。在婚嫁喜庆场合,绣球常被用作吉祥之物,寓意着新人幸福美满、白头偕老。此外,绣球还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人们常常通过绣球来传递情感、交流思想。

 

图片仅限文化宣传(来源于网络)

本周六的雅集活动我们一起来制作有趣的绣球,采用传统样式与新型材料的结合,做出新时代赋予美好寓意的作品。绣球圆润饱满的形态也使其成为了团圆、圆满的象征,希望我们都能在“龙抬头”这一天从头开始,不负自己,不负春光!期待您的参与!

雅集活动欢迎您的参与

咨询热线:13934044845(仙老师)

活动现场签到报名

本期活动材料费用: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