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图特藏 | 辉耀千秋——彰显军人荣誉的优待军人家属证券(五)
军人及其家属优待证件和票券,是彰显军人荣光的历史见证,也是我党优待军人及其家属的实物见证,反映了党政军民的深厚情谊,蕴含着可歌可泣的革命军人及人民群众的爱国奉献精神。
晋图珍藏有优待军人及其家属的原始证券,包括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涉及鄂豫皖苏区、冀南行署、晋南行署、河南军区、西南军区、防空部队等军政机关,涵盖山西(孝义、崞县、河曲)、河北(大名)、重庆等省市。
这些证券是当时军人优待抚恤工作的缩影,反映了时代风貌,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教育意义。小编特为读者朋友们介绍几种馆藏军人及其家属优待证券。
本期展示解放战争时期《冀南行署退伍荣誉军人供给证》。
▲(1948)冀南行署退伍荣誉军人供给证(正面)
▲(1948)冀南行署退伍荣誉军人供给证(背面)
一张抚恤“荣誉军人”的供给证
《冀南行署退伍荣誉军人供给证》(编号02430),是由冀南行署印制、大名(市)政府于1948年4月填发,上盖“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冀南行署关防”篆体印章。
该证为单页纸,双面印刷,石印版;高18.3厘米,宽18厘米。
正面表格分为两部分。左半边横排表格内容为持证人服务部队及作战伤残情形:姓名(孙上牛?)、籍贯(大名)、年龄(29)、部别及职别(战士)、残废情形及等级(叁等)、负伤作战日期及伤癒日期(1948)、供给年限(叁)、供给证明书及残废证号数(382)、填发机关(大名政府)等事项。
右半边竖列表格内容为伤残抚恤情况:【1948】三—八月,补发残废金麦子150斤?;九—二月,(发)残废金(麦子150斤)、供给米(玉米60斤);【1949】三—八月,(发)生活补助费(麦子100斤)?。
表格外右侧“说明”条文与抚恤管理有关,内容包括:每次发粮时须同时检查伤情以免冒领、每年分两次发给(三月与九月)、由发粮人填发粮数目并在数目上盖章等事项。
背面印有《荣军须知》条文和“荣誉军人”插图。《荣军须知》内容包括荣军的“权利和义务”“残废等级的规定”“荣誉金的规定”“供给年限及数目”四部分。
“荣誉军人”是对残废军人的尊称(简称“荣军”)。凡革命军人因战争负伤以致残废者均称荣誉军人。发放残废金和供给粮,是党和政府抚恤荣军的最基本政策。该供给证是一张三等残废退伍荣军依规领取残废金、供给粮的凭证,展现了冀南行署对退伍荣军的抚恤标准及规范管理情况,是当时冀南行署执行优抚政策、抚恤荣军的实物见证。
1947年7至1948年8月正是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之时。该供给证也是持证人参加解放战争,英勇作战、负伤致成残废的光荣见证之一,反映了当时冀南区民众响应边区号召、支前参战等情形。
发证机关——冀南行署
冀南行署,是冀南革命根据地的最高行政权力机关,正式成立于1938年8月,后隶属于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领导。1948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与晋察冀边区合并后,冀南行署改属华北人民政府领导。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冀南行署建制撤销。
冀南革命根据地创建于全面抗战初期,是晋冀鲁豫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建立的重要的平原根据地。
它位于平汉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沧石路以南,漳河以北;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物产丰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与区位优势。
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为在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提供了新的经验;形成冀南与太行区相互依托、优势互补的局势,直接威胁着华北敌人的统治。
解放战争时期,冀南民众踊跃参军参战,奔赴前线;并积极发展生产,节衣缩食,把大批粮食、衣服、鞋袜等物品源源不断送上前线,支援战争。
在八年抗战和三年人民解放战争中,冀南根据地军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为革命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颁发“供给证”,规范供给制度
供给制是根据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和个人生活必不可少的需要,对工作人员免费提供生活必需品的一种分配制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战争环境和物资供应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对党、政、军人员以及部分家属,实行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供给制度。
供给制首先产生于红军中,后逐步推广到党政机关和部分企业。
供给制的原则是根据需供给人员的实际生活需要,由边区政府保障其必需的生活供给。供给的范围,包括伙食、服装、津贴、健康保健等必需品。
在革命战争的不同阶段和战略区,随着当地经济状况的变化,供给的范围和标准也随之调整。
▲学生供给证(1944)
为了规范供给制度,统一工作手续,便于稽查堵漏,减少浪费,颁发“供给证”成为必然要求。
在战争年代,各边区机关没有统一标准,于是各种形式的“供给证”应运而生。《冀南行署退伍荣誉军人供给证》,即展现了晋冀鲁豫边区冀南行署供给证的特定样式。
▲胶东军区后勤部制发的战士供给证(1946)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根据当时的经济条件,对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并存的两种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相对平均的供给制被按劳分配的工资制逐步替代。
供给制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建国后稳定局势,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 冀南革命斗争史编审委员会.《冀南革命斗争大事记》(1921-1949)[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
2. 冀南革命斗争史编审委员会.《冀南革命斗争史》[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出版.
3.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邯郸市委党史研究室.《晋冀鲁豫根据地大事记》[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年出版.
4. 方夕旺.《建国前实行供给制的原因探析》[J].——《传承》(2009年第9期).
5. 刘洪亮.《试析供给制在中国现代的历史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9.
6. 陈涛.《供给制在中国的命运和发展》[D].山东大学,2018.
7. 《太行第二专员公署关于严格执行制发供给证制度的通令》,1946,山西省档案馆藏.
8. https://www.meipian3.cn.——丁力.《难忘的岁月——革命队伍中的供给制》(2020-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