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创意研学活动预告(10.26) | 五谷丰登满仓廪·金风摇曳稻花香——创意制作五谷画
活动内容
● 分享五谷历史文化及有趣故事
● 分享五谷画的艺术价值和制作方法
● 创意制作五谷画
主持:李硕(山西省艺术科技研究院)
主讲:刘欢(山西省艺术科技研究院)
活动时间:10月26日(周六)15:00-16:30
活动地点:山西省图书馆(长风馆)二层雅集室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谷文化举足轻重,可谓人类文明之起源。据权威资料显示,人类在数十万年前的石器上观察到高粱的痕迹,说明五谷孕育了人类十多万年。人类将野生杂草培育成五谷杂粮,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壮举,五谷孕育了人类文明。同时告诉世人,人类与五谷的不解情缘。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谷帝仙(又名神农帝仙)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人民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会人民农业生产。反映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向农耕生产进步的情况。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说当时人口比较多,飞禽走兽越来越少,人们分配的食物不够吃。有一天,神农氏看到一只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粒五彩九穗谷飞过神农头顶时,掉到了地上,不久后,谷子长出了一片。神农氏把谷穗在手里揉搓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
后来神农氏教人们割掉野草,发明了农业工具耒耜(lěi sì),开始开垦土地,种起了这种谷子。神农氏选出“稻、黍(shǔ)、稷(jì)、麦、菽(shū)”,也就是稻米,黄米,谷子,小麦和大豆。谷粒美味可口,人们开始从打猎的游牧民族向农业社会的定居生活转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谷丰登”是老百姓最常见和使用的成语。其寓意和象征都与丰收、富饶、和谐、和平、感恩和希望等正面的价值观念有关,它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祝福。五谷粮食画是五谷文化的最高艺术体现,是五谷文化的艺术写照。
艺科院拍摄
五谷粮食画起于唐,盛于清,清乾隆时期曾是重庆府敬献皇帝之贡品,重庆是中华五谷粮食画的发源地,后向北发展,在陕西、山西一带也有分布。
五谷粮食画是以各类植物种子和五谷杂粮为本体,通过粘、贴、拼、雕等手段,利用其它附料粘贴而成的山水、人物、花鸟、卡通、抽象等形象的画面,运用构图、线条、明暗、色彩等造型手法,对其进行特殊处理所形成的图画。
材料包展示(艺科院拍摄)
雅集活动花絮(艺科院拍摄)
本期雅集活动,老师会跟大家分享五谷画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在制作过程中会引导大家如何创意制作五谷画,制作完成后大家可以展示和分享自己制作的作品,并交流心得体会。欢迎大家来体验和互动。
雅集活动欢迎您的参与
咨询热线:19834439261(张老师)
活动现场签到报名
本期活动材料费用: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