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者手记 | 卢林沛 · 触摸历史的心跳
偶然间看到了山西省图书馆公众号发布的招募志愿者的公告,于是立马交上了报名表,期盼着能够参与这次“2024中华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行动·山西行”的古籍普查活动。
虽然自己的家乡在山西,但是也从未好好探索过这座历史文化大省,此次活动,我们踏足山西省的曲沃县和高平市,走进图书馆,在一函一册的古籍中开始了全新的旅程。
进入办公区域,将包放到指定区域,戴上口罩手套围裙,便可以开始普查工作。经过老师的简单培训,我们就着手开始著录信息。
每拿到一种古籍,我们都要去著录其题名、卷数、著者、版本、版式、破损状况等诸多信息,工作伊始,自觉处于一片未知之中,因此著录的每一项信息都格外谨慎,进度也比较慢。
这些古籍很多都没有得到妥善的保藏,大都有一定程度的破损,因此在翻动时要格外小心。在普查工作中,古籍的版本、存(缺)卷及内封牌记的部分较为耗时,需要仔细地去核对和著录。
在确认古籍的版本时,根据其内封和牌记判断其刊刻年代,版心也可以为版本著录提供依据;有的古籍没有牌记版心等为我们提供信息,卷数也可能残缺,这时我们便需要通过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等来查询相关信息进而作出准确的著录。
此次工作中接触到了清写刻本《全唐诗九百卷目录十二卷》、清光绪十三年(1887)湖南传忠书局和明末清初的《资治通鑑二百九十四卷》两种刻本,记录存(缺)卷确实是一个非常需要耐心细心的环节。
在翻阅古籍的过程中,也看到了同种书但不同版本的书籍,从中能够体会到不同时代的书籍形态之美,例如:《仪礼注疏十七卷》的明汲古阁十三经注疏本和清刻本。工作中也尝试了古籍扫描,要对卷端牌记等重点部分进行扫描,扫描过程中要注意对齐等等。
此次普查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天,但是也受益良多,身边有博学耐心的老师,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古籍的每一行每一字也都在向我们展示着明清时期的历史文化面貌,我们也愈发地感受到古籍的保护与传承,任重而道远。
此次活动中大家对古籍和历史文化的热爱,自愿付出的精神,将一直留存在我心中。
卢林沛 天津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