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阅读空间建设交流特展 | 粤港澳大湾区阅读空间建设
本次大湾区图书馆空间展示的主要是深圳和香港地区的5家图书馆的空间图片。
整体的特点有,一是在绿色环保的理念之下,凸显图书馆建筑之美,图书馆外部与大自然的和谐,色彩的友好、自然采光和补光等等;二是图书馆内部阅读空间的高效使用,灵活分区的阅读空间,自由组合的桌子,易于收纳的椅子等。
特别是异形的空间打造和家具设计,充满了新鲜感和活力;三是高新信息技术在阅读空间中的应用,为读者提供了各种创新设备和课程,未来教室的设计,给各个年龄段的读者崭新的体验。
图书馆不仅仅是阅读的物理空间,也是情绪疗愈的温馨环境,给人们提供了身心小憩的精神居所。
深圳大学丽湖校区中央图书馆
中央图书馆位于丽湖校区洗星湾畔,建有境内高校首个智能立体书库,是校园文化活动的标志性建筑。高处鸟瞰呈“K”字形轮廓,建筑内部坚持绿色生态理念,主体采用全钢框架,最大悬挑长度达15米,最大跨度超36米,室内净高超过4米。
深圳大学丽湖校区中央图书馆
图书馆阅读环境整体使用高级质感的原木色色调进行空间装饰和家具展陈设计,将消防栓等设施贴入墙壁等举措,进一步增加了阅读空间整体线条的流畅和整洁。中庭空间将服务台置于中心,空间标识设计明显、具有识别度,在连接不同楼层、不同区域的同时,还能为读者及时获取馆员信息与支持提供最佳视觉感知。空间内各类桌椅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和可调节移动设计,给用户以强烈的空间舒适感、体验感与科技感。
香港科技大学李兆基图书馆
香港科技大学李兆基图书馆位于清水湾畔,建筑整体拥有极佳的地理位置、近海景观,因此在建筑空间的设计尽可能地增加了室内外场景的互动与融合,包括不限于自然光线的合理引入、控制与节能设计,室内光线照明的合理配合。
绿色环境友好型空间设计,为阅读环境提供了具有疗愈价值的场景。
图书推荐柱,利用承重圆柱,配以叶芽、飞鸟等造型书架,兼具建筑美学与实用功能。
空间设计简约大气,照明灯具独具特色,色温、亮度温馨护眼。
玻璃幕墙搭配白色色调装饰与硬朗的空间视觉线条、动线规划,能够很好的将图书馆“近山临海”的室外绿色植物、湛蓝天空、澄碧海水等震撼性的自然景观最大限度地引入室内环境中,读者可以在栏杆处远眺海景和蓝天,增强用户的绿色环境友好型空间感知,为阅读环境提供了具有疗愈价值的场景。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包含大学图书馆、新亚书院钱穆图书馆、崇基学院牟路思怡图书馆、联合书院胡忠图书馆等七所图书馆。图书馆贴合了未来学习中心的设计理念,将图书馆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馆内设备齐全,并为读者提供了创客空间、教员研究室、博士生研读室以及在较高楼层的安静研习空间等类型丰富的空间。
将原馆与扩建馆舍建筑间的区域设置为能够引入自然光照的阅读活动区域。
建筑风格简朴庄重,低碳智慧化运维,鸟类友好型设计。
馆藏书籍展陈采用具有独特视觉透视、流动性线条的近透明白色环保书架。
“进学园”,从传统地库打造而成的多功能学习空间,注重细节设计,24小时开放。
香港中央图书馆
香港中央图书馆位于铜锣湾高士威道66号,是中国香港最大型的公共图书馆,楼高12层,占地9,400平方米,是全香港公共图书馆的中枢系统及资讯中心。馆内设有观景升降机及多条扶手电梯来往地面至11楼,各楼层亦设有洗手间供读者使用。
香港中央图书馆内空间
图书馆临近城市公园,因此,在图书馆座位的设计中突出最美景观将其展现给读者,落地窗充分接收自然光,绿植与外景结合,将私密空间与更长的视野相结合,对不同年龄层的阅读者都十分友好。图书馆设备齐全,高速Wi-Fi覆盖,座位有充电器,方便学生使用流动电子产品。座椅颜色搭配营造氛围和刺激,有助于缓解视觉疲劳,减轻焦虑和抑郁,增强空间疗愈功效。
香港教育大学图书馆
2018至2021年香港教育大学在蒙民伟图书馆为配合未来教学而设计的未来教室,是由图书馆、教学科技中心、物业处和信息科技总监办公室联合发展,并吸纳本校学者及教育界同工提供专业意见建设而成。
八间未来教室分别是创作坊、创艺教室、未来中小教室、未来幼小教室、特教坊、电子研习坊、延展实境教室和创科教室,都配备了不同的教学与学习情境所需设施设备,让师生能够亲身体验运用了最新科技的创新教学模式。
香港教育大学图书馆未来教室
未来中小教室,专为高小及初中设计,场地可灵活变化,配合一般课堂、分组、自修、表演等。
电子研习坊(e-Learning Studio),配有手提电脑、全景摄录镜头、超宽投影墙、可移动桌椅等,服务于图书馆及院系教学。
新空间赋能新发展
新型阅读空间建设交流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