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篇:上游净土 江河互通 | 沿黄九省(区)青少年“节水护水”工艺美术作品联展
前言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从青藏高原出发,穿高山、越峡谷、汇百川、纳千流,黄河在神州大地奔腾5400余公里,哺育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滋养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始终牵挂着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理念的引领下,沿黄省份科学调控水沙关系,确保黄河岁岁安澜;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明显改善流域生态面貌;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促进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当前,黄河流域各省份正坚定不移走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上。
2024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到来之际,山西、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图书馆联合推出“沿黄九省(区)青少年‘节水护水’工艺美术作品联展”,通过九省区介绍及青少年节水护水、保卫黄河主题作品展出的形式,引导和鼓励沿黄九省(区)青少年共同节约用水、保护母亲河,积极投身节水型社会建设,同奏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一、四川:上游净土 江河互通
四川省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补给地和国家重要湿地生态功能区,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境内黄河干流河道长174公里,流域面积为1.87万平方公里。虽然流域面积只占黄河全流域的2.4%,但黄河干流枯水期40%的水量、丰水期26%的水量来自四川。
近年来,四川持续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动流域地区高质量发展。2021年5月,四川组建首支黄河护河队,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194名,累计巡河查河治河2.5万余次,整治问题超过1300个,有效改善了黄河流域河湖面貌。围绕阿坝、红原、若尔盖、松潘和石渠5县湿地,持续开展生态修复、科普宣教,湿地生态不断向好。依托九曲黄河第一湾的自然风光以及河湟-藏羌特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旅游接待、餐饮住宿等行业,为当地带来重要经济效益。
四川在推动青少年节水护水方面也取得良好成果。2021年以来,四川连续开展河湖长制工作“七进”宣传活动,其中“进学校”宣传活动4000余场次,覆盖全省21个市(州)500余所中小学,学生群体50万人次。让更多青少年学生了解水资源、认知河长制,树立爱水、节水、护水的环保意识。2023年,共青团四川省委员会启动“美丽中国 青春行动”青少年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结合四川省水系发达、河湖众多的特点,号召青年志愿者们通过“徒步巡河+任务点打卡”等方式,以实际行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活动期间,共发起“河小青”志愿服务6000余场,累计参与规模达10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