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村不简单,竟然有两处国保单位!
什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由国家文物局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在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家文物局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者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而每一处国保单位都是历史的瑰宝,彰显文化艺术的魅力。
截至2019年10月,全国国保单位共核定为5058处,其中古建筑有2160处。
在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黄牛蹄乡李庄村,一个小村子就有两处国保单位——李庄文庙、李庄武庙 。
李庄文庙
坐北朝南,一进院落,东西19.65米,南北35.85米,占地704.45平方米。据碑碣记载:该庙创建于金兴定五年(1221),元中统四年(1263)重修。
中轴线由南至北遗存戟门(俗称大成门,是现存文庙的山门)、大成殿、东西耳房和东西厢房。
李庄文庙
文庙平面示意图
大成殿
据志书与庙内金石题刻记载,大成殿为金代建筑,戟门为清嘉庆重修,耳房、厢房为近代建筑,门窗近年改建。脊刹上有“元至元元年”及烧制匠师名字题记。
大成殿侧面
庙内保存有碣两方:《感叹王备兴缘碑》《王全德重修碑》;碑两通:《李庄重修孔子礼殿记》《诏告圣号圣旨碑》。
《感叹王备兴缘碑》
该庙正殿是山西保存较好的一处元代建筑,为研究我省元代寺庙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庄武庙
李庄武庙又名关帝庙,坐东朝西,东西长52米,南北宽 22米,占地面积约 1144平方米。
李庄武庙
武庙平面示意图
武庙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光绪二十八年(1902)重修碑记及维修大殿时见元至大二年(1309) 修造题记,应为元代建筑,清道光和光绪年间曾有修葺和增建。
武庙献殿
现存鼓楼为明代遗构,余皆清代遗物。二进院落,中轴线由西向东依次遗有山门、乐楼、献殿、正殿,南北两侧现存妆楼、厢房、配殿、耳殿。
武庙乐楼
其中南耳殿、南妆楼已塌毁,现状基址保存完好。山门由两部分组成,下为入庙山门,上为倒座戏台。山门题额“山西夫子”。
庙内保存有碑一通:《重修关帝正殿碑记》。该庙总平面建筑布局完整,为研究本地区明清时期寺庙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济人才
一个山村有一处国保单位就足够人们羡慕,而李庄竟然能拥有两处,足见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当地俗语“下了黄蹄坡,走进秀才窝”,说的就是李庄人才辈出。李庄本地望族王氏一族,在“世务业”的王备率领下,修庙兴学,得到广泛赞誉。其子王周官至潞州录事,其孙王大用考中进士。
从李庄走出去的,古有进士、知县、举人等诸多名士,近有名校博士硕士。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位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黄小旦。他是潞城李庄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组织民兵参加大小战斗一百余次,个人先后击毙日军三十多人,活捉伪军、汉奸五十多人。
曾立大功三次、特等功一次,获战斗英雄、民兵杀敌英雄称号。毛主席在一次座谈会上说:“山西有个黄小旦很勇敢,我看他是个黄大胆。”从此黄小旦的名字闻名全国,他手提盒子枪,押着汉奸的形象,也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脑海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小旦不居功自傲,而是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他非常关心青少年教育工作,多次在潞城一中、二中、黄牛蹄中学给学生们讲革命历史,进行红色教育。从兴修文庙、武庙到当代爱国教育,李庄的文明教化之风从未停歇,如春风化雨,必将润泽后世。
参考文献
1、《潞水汲古·中》,张树平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馆藏地点:山西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索书号:K928.712.5/2/(2)
2、《山西古建筑·下册》,李会智等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馆藏地点:山西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索书号:K928.712.5/8/(2)
3、《三晋英模》,山西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等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馆藏地点:山西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索书号:K820.825=7/1
4、《长治人物志》,长治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北岳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5、《潞城李庄——寻找宋金元明清》,畅游阿哲著,2023-5-21.
6、《去潞城拜谒李庄夫子》,在太行山著,20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