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西省图书馆!

捐赠留芳|2021年1月捐赠图书精选书目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本站 时间:2021-02-01

我馆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于2020年“全民读书月”推出的首届图书“捐赠之星”评选活动在社会上受到了广泛关注与好评。新年伊始特推出“捐赠留芳”专题栏目,每月一期,按图书的品质、数量、社会影响力等指标为广大读者展示当月赠书精品。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2021年1月份(2020.12.26-2021.1.25),我馆累计接受图书捐赠31人次,合计130种、262册。本月“捐赠留芳”精选5次捐赠,仅做展示使用,排名不分先后,1月份赠书完整名录详见山西省图书馆官网。

1. 山西书画院:2020年由山西画院和山西书法院合并成立,此次捐赠图书包括省书画院2020年新作以及历年优秀作品集,合计54种、211册。

    《人说山西好风光:全国百位书法名家邀请展作品集》邀请100位当代书法名家提供参展作品,以展示山西风土人情、厚重历史和创业热情为主题,书写山西的雄秀山川与人文气象,表现山西民俗文化与历史积淀,礼赞山西文明和文明奋斗历程。

《山西画院美术家作品集》《山西画院美术家写生作品集》荟萃山西书画院20余位画家美术作品,向广大读者展示了山西书画院的专业水准与艺术创新能力。

《黄河魂:沿黄河九省美术作品集》成书于2020年12月,通过推出一系列优秀的黄河文化主题美术创作作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展示沿黄河九省人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转型发展中的精神风貌,描绘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的壮丽画卷,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 郭裕怀:山西孝义人,曾任山西省副省长8年,山西省常务副省长5年,兼任山西省引黄入晋工程总指挥,后任山西省政协主席5年,兼任山西省史志研究院院长。

捐赠《引黄入晋工程回望》和其著作《引黄入晋工程纪实》《留痕集》,合计3种、20册。《引黄入晋工程》系列图书,记录了引黄入晋工程1989年至1999年曲折的十年,真实详细地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不同岗位上的人物的所思、所想、所见、所为,为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第一手的鲜活素材。


   《留痕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984-2005”收录了郭老担任经济领导工作期间的调查报告、讲话稿、论文等,是其工作的“留痕”,也是对山西农业、水利、经济、史志等工作的回顾总结;第二部分“2008-2020”收录了郭老对过去工作的追忆和过去同事的感念;第三部分“附录”,收录了四篇亲友对郭老的生活、工作细节的点滴感触。

 

3. 李小峰:首席学科带头人,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拥有“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及“山西名医”称号。拥有8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在其新书发布会上,向省图捐赠图书《免疫微生态学》5册。


《免疫微生态学》:免疫微生态学概念的提出为包括自身免疫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使人们可以从微生态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改变并更新了人们对自身免疫病促发因素的认识,并提出应从“单纯免疫抑制”向“免疫调节”治疗自身免疫病转变,同时需要“调节肠道菌群以恢复微生态平衡,进而改善免疫功能”的免疫微生态治疗新理念。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微生态疗法在预防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中的确切疗效。

 

4. 刘洋:山西繁峙人,主任医师、教授,山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兼),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荣立省级个人三等功1次。


捐赠由其主编图书《近代秘验方精编:审查征集验方》,收录民间祖传秘方、名家效验良方6千余首,并附名医审评意见。此书出版颇具波折,在上世纪30年代,此书完整出版之际,适逢抗战爆发,刊行推广工作戛然而止。此次编辑在收罗流失在国内外的两个版本十种原书的基础上,中医改进研究会秉持“参证西医科学”“阐发中医真理”的研究态度,耗时8年终得成书。实属山西中医传承一盛举,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一喜事。

 

5. 赵志军:山西平鲁人,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现任朔州市平鲁区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队长。先后发表各类稿件2千余件,照片9百余幅,多次获得中共朔州市委、市政府表彰。捐赠著作《滚烫的记忆》《天璞的记忆》,合计2种、20册。


   《滚烫的记忆》21万字,由34篇长短文章组成,饱含深情地写出了作家一家及作家本人的生活、奋斗历程。故事引人入胜,令人浮想联翩。作为《滚烫的记忆》的姊妹篇,《天璞的记忆》记写父辈在特殊时期和日常生活中影响他人生的一事一忆,从中可见家风潜移默化作者的行止,濡染作者思想的点滴;在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游记与见闻中,作者运用神来之笔,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诸多知识的积淀,捕捉、展现每一地的历史文化、乡土人情和绚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