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中华古籍普查志愿服务行动•山西行”活动圆满结束
2018年7月16日,“中华古籍普查志愿服务行动•山西行”活动在兴县关向应图书馆展开,历时16天,于7月31日圆满结束。此次志愿服务活动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发起,山西省图书馆承办,旨在组织高校志愿者帮助关向应图书馆完成古籍整理编目,宣传推广古籍保护工作。
关向应图书馆是兴县文物保护单位,前身为晋绥图书馆,1943年9月在八路军第120师贺龙、关向应等倡导下成立。其藏书在八年抗战中为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巩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保存战争年代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出了重要贡献,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也十分重视文化建设、重视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作风。
;
;
山西省图书馆在本次活动中招募了10名具有古典文献学或历史学专业的硕士志愿者,由两名业务骨干带队,帮助关向应图书馆普查古籍及民国线装书1690种9888册,整合晋绥根据地时期图书目录4000余种。同时,志愿者们还对书架进行了调整,对古籍进行了规范摆放,全部更换了污损吊签,设计制作了架标,将缺少函套的古籍全部用宣纸包裹,减少物理磨损和尘土对古籍的污染。这些琐碎细致的工作,折射出了教师和志愿者们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古籍普查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每一个步骤都强调古籍的主体性和保护的重要性。数量众多、留存情况复杂的古籍,在不停地考验着志愿者的知识和耐心。他们小心地对待破损的古籍;细致地整理凌乱的卷册;利用各种方法确定版本年代;每一个判断都要有所依据……始终以严谨的态度登记每部书的题名卷数、著者、版本、版框、开本、破损状况等信息,拍摄书影,书写吊签,再用宣纸包好后上架,排列整齐。炎炎夏日,在没有空调、电扇的狭小空间内,大家连续半个月没有休息,有人中暑、有人感冒,却没有一个人选择放弃。工作的时候不停歇,下班的时候迟迟不放下手头的工作,每天都是在带队教师若干次“收工啦”的催促后才肯合上书本,晚上七、八点结束工作是常态。
在与古籍的朝夕相伴、亲密接触中,志愿者对古籍和古籍保护工作有了全新的感受,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热爱和尊重。他们学习了古籍版本鉴定、古籍文献著录和分类等专业知识,实打实地参与到古籍保护工作中来,对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工作的过程中磨练了性格,提升了学术研究能力,是人生宝贵的经历,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积极而长远的影响。
从2016年开始,山西省图书馆连续三年承办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帮助20多家单位摸清了家底、发掘了馆藏,彰显了珍贵古籍的价值,提高了山西省普查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普查效率。活动为山西培养了古籍保护后备人才,营造了良好的古籍保护氛围。志愿者在活动中的表现充分体现了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值得大力宣传和表扬。